手机版 |

重庆旅游网

食品舆情:袁隆平团队海水稻获赞 18元烤鸭品质堪忧

时间:2018-08-09 15:08:21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近期,袁隆平所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沙漠中成功种植水稻,获得舆论高度好评。“18元一只烤鸭调查”在网络流传甚广,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焦虑。牵动业界神经的“王老吉”商标纠纷案一审判决落锤,加多宝被判赔偿广药14亿,创下两家企业纠纷中最高的赔偿纪录。

沙漠海水稻阶段性成功 中国农业科技获得盛誉

近日,袁隆平所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沙漠中成功种植水稻,最高亩产超500公斤,得到舆论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据媒体介绍,袁隆平院士所带领的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海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但其生长地并非海水或海里。

舆论观点:主流媒体盛赞创举 广大网民致敬袁老

主流媒体对海水稻的成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创新的“世界波”是温暖的,造福于全世界,也迎来了国际赞誉。文章称,袁隆平院士所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成功实验种植水稻,是中国的水稻奇迹,这样的技术让“荒漠变绿洲”,“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一技术”,“这将有助于改善沙漠生态,提升地区粮食产量”。新华社指出,海水稻的成功种植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球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在全球尚属首次。

海水稻阶段性种植成功的消息也牵动着广大网友的兴奋神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在7月底又登上了热搜。网民激动地表示,“袁隆平真的配得上诺贝尔和平奖”“这真是人类福音”“只有袁隆平能说我胖,因为我吃他家大米了”,微博上关于袁隆平和海水稻点赞声不绝于耳。

舆情点评:“名人效应”大于科学判断 科研工作需要更多关注

舆论给予袁隆平团队和海水稻的“一边倒”式的好评,体现出公众对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但近期关于海水稻的新闻存在夸张报道和有失偏颇的问题,容易形成错误认知。例如,就有媒体这样写道:“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对于这样的表述,《新华日报》就表示,只求吸“睛”不求科学,把模拟种植和大田种植、小试和中试混淆,把最理想情况下数十年之后可能达成的“养活8000万人”描述成立等可取的前景,表述欠缺严谨,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违背科普类报道的本质。

虽然“海水稻”成果的含金量、袁隆平院士的个人贡献和人品都值得称颂,但在海水稻方面还有众多成果卓著的专家或团队,媒体却鲜少提及。大部分的报道强调“名人效应”而缺少科学判断,对其他科研工作者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尊重,如何寻求平衡性报道值得反思。

网传烤鸭18元一只 食品安全疑虑重重

7月23日,澎湃新闻微博账号发表了一篇题为“18元一只烤鸭调查:乌镇养殖场约30天出栏,鸭毛都没长全”的微博,并相继被多家媒体转载。无独有偶,安徽合肥也被爆出菜场的烤鸭仅卖18元/只,据养殖户介绍,养鸭差不多仅需30天左右,不让鸭子毛长全即可出售,养殖户称自己不吃这种鸭。

舆论观点:低价烤鸭难获信任 专家解释不必恐慌

18元烤鸭有三大敏感问题:一是这些鸭子是如何饲养的?从媒体暗访报道来看,养殖户为追求生长速度会给鸭子药补,养鸭差不多仅需30天左右。二是这些烤鸭是如何流入市场的?这个问题在报道中没有得到权威的解答。三是烤鸭的食用是否安全?关于这个问题没有官方出面解释,但有专家表示,媒体报道的18元烤鸭是为了满足大众快餐式消费方式而生产的肉鸭产品。这类肉鸭产品多为樱桃谷鸭,饲养周期一般在30-32天。

专家认为,从生产成本和利润来看,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测算,18元1只的烤鸭,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商家,仍然有一定的利润。“从生物发育学、遗传学、育种学、饲养学以及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肉鸭30日龄左右出栏,其产品风险可控,质量安全,不论是农户或养殖场、屠宰加工厂以及食品加工销售均可以从肉鸭产业链中受益。”虽然有专家为低价烤鸭正名,但仍难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舆情点评:疑点重重难以服众 食品安全监管缺乏细节打磨

虽然有专家通过成本计算和细节分析认可了“18元烤鸭”的可能性和安全性,但仍无法彻底打消公众对这种低价鸭食品安全的顾虑。速成鸭确实存在,低价也未必等同于食品不安全。但舆论也提出种种疑问:既然速成鸭也是安全的,为何养殖户不敢吃自己养的肉鸭?肉鸭应该通过哪些科学的检测?谁能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说法?消费者应该相信谁?迄今为止,关于18元烤鸭仍没有得到来自官方令人信服的解释,公众不安情绪未得到有效缓解。

中国网财经频道指出,18元一只烤鸭的现象,症结不在低价,而在于低价鸭的生产过程合不合理、规不规范。所以,若把问题的板子打在养殖者和销售者的身上,那显现出来的只是“无力感”。而真正的痛点,其实在食品监管层面,这才是板子最应该打的地方。低价烤鸭折射出来的是食品监管在细节层面的问题,以及其自身规范化和体系化的现实缺失。

加多宝被判赔广药14亿 商标大战未成定局

近日,随着广东省高院就“王老吉”商标法律纠纷案做出一审判决,王老吉和加多宝这场旷日持久的凉茶大战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7月27日,白云山发布公告称:广东省高院在关于“王老吉”商标法律纠纷案件的一审判决中判处加多宝赔偿广药集团14.41亿元。这一金额创下了加多宝与王老吉诸多商业纠纷中最高的赔偿纪录。

舆论观点:巨额索赔引业界关注 商标大战并未一锤定音

事实上,该案之所以引起业界巨大关注,与高达29亿元的索赔额不无关系。如今,这一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大的侵权索赔案件终于有了一审结果,比当时要求的29亿元赔偿金少了一半,但14.41亿元的赔偿金额仍创下了加多宝与王老吉诸多商业纠纷中最高的赔偿纪录。

媒体梳理这场旷日持久的“王老吉”商标之争发现,案件历时7年之久。王老吉与加多宝,从1993年以“商标租借”的“相爱”到2011年以“商标侵权”的“相杀”,这十八年的“恩情”因王老吉的这一商标侵权案诉讼而化为泡影。虽然一审以加多宝败诉暂告一段落,但随后加多宝在官微上进行了回应,称:加多宝不服该一审判决,并立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一审判决不会生效。也就是说这次的商标侵权案恐怕还不是广药集团最终的“胜利”。

舆情点评:舆论追踪凉茶大战 常年纠纷彼此受损

除了正式战场上的价格战、渠道的争夺、打官司,在公关营销层面,加多宝和王老吉在舆论上也一直没闲着,曾试图利用舆论导向来压制对手。其中较为著名的发生在2013年3月,加多宝集团通过一封呼吁社会关注的声明,打出“悲情牌”,质疑广药方面对其提出的10亿索赔,强化了自身民营企业与广药国企身份的悬殊,该微博当时获得了7万多转发。这一策略在当时是奏效的。当公众事件发生时,公众和舆论倾向于支持看上去较为弱势的一方。

但加多宝和王老吉之间长年累月的“互撕”,给整个行业都带来了伤害。即便是在某一段时间内能够暂时分出胜负,但从长期来看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商业竞争中,巧用舆论导向能为企业赢得一定的话语权,但如果把舆论导向作为压制竞争对手获取用户信任的工具,只想着讲故事博同情,最终可能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行业在用户心中的认知形象。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商标之争,最终还要以法律裁决为依据。 

财经

高手聚北京角逐王者荣耀全球冠军

总奖金达百万美元,电子竞技“中国名片”助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详情]

应急管理部: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建...

人民网北京8月9日电 (朱紫阳)8月8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在浙江绍...[详情]

报告:中国快递员超300万人 平均...

人民网北京8月9日电 (记者 董菁)近日发布的《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2...[详情]

虎牙助力金鹰电竞体育盛典 探索...

2018年8月8日,作为第十二届金鹰电视艺术节五大主体活动之一的金鹰电竞体育盛典于北...[详情]